生如春蚕收长丝

——专访致力于中韩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桂仲争研究员

期次:江苏科技大学校报第703期    作者:李欣烨   查看:42

       日前,我校蚕业研究所桂仲争研究员收到韩国农村振兴厅(RDA)发来的聘书,被特聘为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名誉科学家和顾问。自2002年起,桂仲争研究员长期从事中韩农业尤其蚕桑资源深加工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关注韩国蚕桑行业转型及发展动态,到赴韩实地考察,从吸取技术经验再到自主研发,桂仲争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生如春蚕收长丝”,他如春蚕一般,正在收获中韩农业科技交流的长丝。

       专业敏感他瞄准蚕桑功能产品

       历史上韩国也是世界蚕丝主要生产国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蚕桑生产规模逐渐缩小,传统的蚕业生产逐渐向蚕桑产品深加工与开发,如蚕桑功能食品、蚕桑护肤品等新领域转型。那时的桂仲争研究员,时刻关注专业领域和国际市场变化,受韩国蚕桑转型的启发,他意识到,要促进中国蚕桑行业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学习韩国的成功经验。于是,桂仲争将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与开发应用作为研究方向。自那之后,桂仲争研究员就开始积极开展中韩农业科技的合作交流项目,他凭借着专业的敏感与过硬的知识技能,在我国蚕桑行业转型之路上越走越开阔。

      开拓视野他积蓄研发巨大潜能

早在2001年,桂仲争在对韩国蚕桑行业转型全面了解后,带领专业团队赴韩国考察。想起16年前的那次考察,桂仲争至今难以忘怀。当年的考察不仅让桂仲争在韩国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一步了解了韩国相关产业,大大开阔了眼界,还让他加深了对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的认识,他笃定,自主研发加上借鉴韩国蚕桑产品的开发经验,一定能为我国蚕桑行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2003年,桂仲争再次赴韩东亚大学攻读应用昆虫学博士学位。在韩学习三年期间,他广泛接触农业研究机构和相关高校、企业,同时不断与韩国农业专家交流探讨,让他看到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明天,尤其是蚕桑功能性产品研究、开发与深加工的广阔天地。桂仲争在用心中的激情积蓄着巨大的能量。
       市场的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竞争异常残酷。桂仲争说:“从中国蚕桑行业的国情来看,蚕丝纤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仅仅只依靠拓展蚕丝纤维的路径是无法保障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手段来开拓我国未来蚕桑产业的发展已迫在眉睫。虽然中韩文化习俗非常接近,优秀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但由于两国国情差异,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成功不可复制,相对而言,中国市场需求量更大,这也更要求我们去自主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厚积薄发他游刃有余成果不断

      2005年回国后,凭借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厚积薄发,桂仲争在组建科研团队并成立了蚕桑食(用)品研发中心,围绕蚕桑行业转型升级开展研究,以蚕桑等生物功能性活性物质的利用等为主要科研方向,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当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以桂仲争研究员为主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全蚕粉、蚕蛹虫草及深加工产品、蚕蛹蛋白活性肽产品、蚕丝面膜及护肤品等系列蚕桑产品。尤其是蚕丝面膜的问世,证实了蚕丝不仅是单一丝绸原料,还可作为护肤原料,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桂仲争很兴奋,“蚕丝有保湿、抗菌等优良特性,蚕丝面膜对开发蚕丝新用途,拓展蚕丝研究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研发蚕桑功能性产品的道路上,桂仲争游刃有余,发表了近5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先后获得总装备部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5件等喜人成绩。还被1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聘为特约评审员。多年的耕耘,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韩国乃至国际农业界和蚕桑界的高度认可。

      目前,“萨德事件”影响了中韩关系,但桂仲争表示,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对纯粹科技交流而言影响不会很大,他希望中韩农业科技合作交流能互利共赢,更上一层楼。对于中韩农业科技合作发展的前景,桂仲争充满信心:“一直以来,中韩农业合作交流关系密切,现在韩国也希望借鉴我们的经验,所以担任韩国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名誉科学家和顾问,也希望能不断拓宽双方科技合作的领域,加强中韩农业合作交流,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对于未来,桂仲争仍然未雨绸缪,他希望加强培养交叉型人才力度,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绸缪未来之余,桂仲争还建议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任何研究成果的收获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研究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付出许多汗水,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1759)